自由自在游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四世班禅之后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这里还真的气势恢宏, 从大门走进去就看到无数一层又一层的, 大大小小的殿堂, 呈现在眼前. 但这里感觉上却少了布达拉宫的拘束, 多了一份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自在.
来扎什伦布寺参拜的藏族朋友很多, 所以在这里不会有走几步就撞见一团游客的. 不过我总觉得这里的殿堂却还挺危险的. 殿堂的入口很窄, 而进去里面后的佛堂的矮小木楼梯还得分成了两边, 一边进一边出. 有些比较年长的上下那些木楼梯还真有点困难. 如果很不幸的发生起火灾的话, 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这里的喇嘛们比布达拉宫的那班喇嘛可爱多了. 他们不会站在一旁催促导游们讲快点, 走快点. 他们无视一路上遇到的旅游团, 继续在一边念他们的经, 或拎他们的水壶装水. 拍了几张他们的照片后, 猛然想起我在布达拉宫的时候并没有拍到那里的喇嘛的照片!
通常在进寺的时候, 藏族朋友会敲几下挂在上头的钟, 告诉佛祖说他们来参拜了. 然后他们就会进去寺内磕长头, 有的捐钱, 比较没那么富裕的就捐酥油. 这些酥油就拿来点灯咯.
扎什伦布寺的殿堂内都绘有精美的壁画, 画工精美, 颜色鲜艳. 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数这整面墙的佛像了!
班禅喇嘛和达赖喇嘛的故事
一代宗师宗咯巴大师在公元1357的时候在今青海塔尔寺诞生,相传出生地生长叶子上有自然形成的佛像之菩提树。 三岁时在第四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尊前受居士戒,赐法名更噶宁波;七岁时在顿智仁青尊前出家为僧,赐法名洛桑扎合巴。 十六岁起程前往拉萨深造,拜多名师父学习显密佛教哲学理论和修行次第于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噶当派。 宗咯巴大师在五十三岁时更新创立了着名的拉萨祈愿大法会,以及噶丹寺的新建在哲学思想上,寺院体制等方面对西藏文化及藏传佛教影响非常重大。 大师一生研习佛教经典,广度众生,鞠躬尽瘁,六十三岁于公元1419年圆寂于西藏。
1578年,宗咯巴的第四世传人,格鲁派首领索南嘉措去青海、内蒙古一带传教。格鲁派活佛转世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宗咯巴的大弟子根敦珠巴是拉萨三大寺之首哲蚌寺的寺主,根敦珠巴圆寂后,根敦嘉措继任,根据宗咯巴的遗愿,格鲁派上层决定根敦嘉措圆寂后转世,于是年仅3岁的索南嘉措被迎请到哲蚌寺,成为格鲁派第一为转世的活佛。
索南嘉措在蒙古地区传教期间,与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相会与青海湖边,赠送他有一个称号: “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其中,“瓦齐尔达喇”是藏语,是“执金刚”的意思,是对密宗方面有最高成就的人物的尊称。而索南嘉措给俺达汗赠送的称号是“法王梵天”。这就是达赖喇嘛在西藏的开始,也是蒙古信奉黄教的开始。后来,索南嘉措自认是三世,而追认他的前两辈根敦珠巴和根敦嘉措分别为一世和二世达赖喇嘛。
到了五世达赖时期,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被清庭封为“西天大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达喇达赖喇嘛”。这个封号又是汉蒙藏三种语言的混合。其中“普通”是“普遍通晓”的意思,也就是三世达赖封号中的“圣识一切”。
五世达赖喇嘛取得了清庭的支持,逐步赶走一直控制西藏局势的蒙古势力,在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于哲蚌寺所建的居所“甘丹颇章”内,建立起西藏政教合一政权。自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以后,达赖喇嘛这一世系被至今已经转世至第十四世,现流亡海外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名丹增加措。历世达赖喇嘛的法名后面,都有“嘉措”二字。
罗桑曲吉坚赞本是后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寺主,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方的代表人物。四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他到拉萨主持三大寺和格鲁派上层的事物,负责寻访并教授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当时由于争夺权利,西藏头领拉藏汗不让达赖喇嘛转世,罗桑曲吉坚赞治好了拉藏汗的病之后,才说服准许寻找转世灵童。后来罗桑曲吉坚赞与五世达赖喇嘛商议,将从新疆进入青海的蒙古势力固始汗部引入西藏,一举消灭了拉藏汗。固始汗到西藏,封罗桑曲吉坚赞为“班禅博多克”。后来,罗桑曲吉坚赞和达赖喇嘛又联合清朝势力,赶走了蒙古人。
罗桑曲吉坚赞圆寂后,他的继承人罗桑益西于1713年被清庭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这个封号是梵语、藏语、满语的混合。“班”是梵语,“禅”是藏语,合起来是“大师”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意思是“珍宝”。罗桑益西自认为五世班禅,追认罗桑曲吉坚赞为第四世班禅。自此,班禅世系开始领有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方政教权力,俨然与达赖喇嘛分庭抗礼。 值得指出的是,班禅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统治者出于控制西藏的目的,不想看见达赖势力过大,想让班禅分权。
班禅到现在转世到11世,达赖喇嘛转世到14世。为什么班禅比达赖转世辈数要少?因为达赖喇嘛一直处于西藏政治斗争的潮头,达赖幼小时,西藏政务有权臣控制,一般是达赖在18-20 岁时亲政,但往往在早年暴卒。像9、10、11、12世达赖都没有活到亲政时候。
在藏传佛教里面,达赖是观音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拿佛的级别来说,班禅比达赖高级,但是在现实地位上,达赖在政教两方面都高于班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