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Qinghai.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Qinghai. Show all posts

Sunday, May 6, 2007

From Qinghai to Tibet #6

终于要搭火车到拉萨去啰!

Qinghai - Train station
七早八早的, 我们就把酒店房退了, 整团差不多七八十人的一窝蜂跑到格尔木火车站. 一路上三队的导游和副导游什么的, 一面照顾走得比较慢的老人家, 一面提醒像我这般还没睡醒的年轻人过马路要看车, 一面还要挥动着旅行团的旗子. 如果我是当地人, 一定以为有什么抗议团要搞暴动呢!

Qinghai - Trains to Tibet
坐在等候室里, 我们默默地等待7:33am 的那趟去拉萨的火车, 也乘这段时间吃旅行社为我们准备的简单早餐. 看着行程榜上的时间表, 不禁发现现在的西藏容易去多了. 从广州, 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都有火车到拉萨. 我想这也代表着西藏已经渐渐地没那么神秘了.

Qinghai - Train station

Qinghai - Train Station

Qinghai - Train to Tibet
可能是刚通车的关系, 青藏铁路的火车看起来很新, 很干净. 深绿色再加上黄色线条的车厢看起来很高贵的感觉. 站在门边欢迎搭客的车长们看起来也很专业! 旅行社替我们订的是六个人面对面坐的位子, 中间有一个小桌子可让我们吃东西用. 座位上有软软的座垫, 以便让乘客长途坐了屁股也不会太难受. 不过三个人挤着坐十四个钟头也很恐怖, 好在火车上还有空位, 原本坐我旁边的阿叔就到隔壁空着的双人位坐了.

Qinghai - Train to Tibet



青藏铁路到底经过哪里?

青藏铁路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首发拉萨的城市有北京、成都、重庆、西宁、兰州,之后又陆续有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加入青藏铁路的运行。青藏铁路穿越高原冻土,最高海拨5072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814公里早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时已经运作了。新开工修建的青藏铁路从北部的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纳曲、当雄、羊八井、纳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

Saturday, May 5, 2007

From Qinghai to Tibet #5

不像湖的茶卡盐湖

Qinghai - Chaka Salt Lake
茶卡是蒙语"盐海"的意思, 而我们今天一早的就是要去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的位置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的青海乌兰县茶卡镇, 是一个美丽的天然盐湖. 据说, 雨季的时候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 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 蓝天白云映射在银色的盐湖, 那有多漂亮啊! 不过... 这并不是我看到的景色...

Qinghai - Chaka Salt Lake
很遗憾的, 我们这时是干季, 所以湖水面积明显减少了, 像明镜般的美美的盐湖变成了白色的沙漠... 本来几浪漫的盐湖湖面上的水都干了, 突然间气氛都变得有点冷漠, 有点忧伤了. 不过别看它好像干干的, 湖里面还是湖水, 站在湖上久一点还是会沉下去的哦!

Qinghai - Chaka Salt Lake
突然发现同团的师奶们很努力啊, 她们也不管导游在那边用大声公用心地解说, 就在那儿自顾自的很努力的把火车轨道上遗留的盐巴装在空的矿泉水瓶子里!当然, 火车轨道上的盐巴是还不能食用的, 因为还没经过加工嘛! 听那些师奶们说, 她们是要带回去做纪念品的啦!

Qinghai - Chaka Salt Lake



为什么茶卡盐湖里有这么多盐?

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一些低洼地带而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比如茶卡盐湖。茶卡盐湖里的盐只会有增不会有减,因为雨水会将周围的山上的盐不断地带到湖里来。

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成盐层。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统计,这里的食盐可供十三亿中国人食用七十五年.

Friday, May 4, 2007

From Qinghai to Tibet #4

到处都是鸟的鸟岛

Xining - Bird Island west of Qinghai Lake
从没想过要来清海看鸟... 尤其是很难想象西藏的旅游配套里会出现湖边观鸟这个项目... 不过, 严格来讲, 我们也还没到西藏啦! 鸟岛是个自然保护区, 所以我们的旅游车是不可以进去的, 必须乘搭鸟岛上的专门巴士. 其实那些专门巴士也不过是普通的巴士罢了, 唯一不同的是那些巴士跑的是不会污染环境的特别环保柴油啦!

Xining - Bird Island west of Qinghai Lake
鸟岛上有两个主要的观光景点 - 蛋岛和鸬鹚岛. 顾名思义, 蛋岛上当然就有很多蛋咯! 从室内的瞭望台, 我们可以看到不远处有超多的鸟在湖边栖息, 是多到想到禽流感时会颤抖的那种多法! 而且还有超多的超忙的雌鸟伏在窠里孵卵, 整地都是白白的蛋咧!

Xining - Bird Island west of Qinghai Lake

Xining - Bird Island west of Qinghai Lake

Xining - Bird Island west of Qinghai Lake

可能是因为这里鸟比人多的关系, 鸟岛上的鸟似乎都不怕人, 经常都飞得蛮低的. 这里海鸥尤其的多... 天上有, 地上有, 湖上也有, 不过就是一个地方没有... 那就是鸬鹚岛上! 因为鸬鹚是天生的自私和有严重的种族歧视, 它们那块大石上绝不允许有别的鸟类踏上去! 所以一整块大石上就只有黑黑的鸬鹚, 远看还真有点像黑芝麻面包耶!

Xining - Bird Island west of Qinghai Lake




鸟岛上有什么鸟?

每年有上千只鸟栖息于鸟岛,而且种类繁多,如鸥、水老鸦、天鹅、鹤,甚至于稀有的黑颈鹤。从五月到七月是观赏鸟类的最佳季节, 但如果要看天鹅、野鸭和百灵鸟的话最好是在十一月到次年二月之间。

Thursday, May 3, 2007

From Qinghai to Tibet #3

青海湖边的许多经幡

Xining - Qinghai lake
之前就已经知道藏族的朋友喜欢到处悬挂经幡, 不过却没想到可以看到这么大的一个经幡堆! 哇噻! 比我还高耶! 所谓的经幡, 也叫做风马旗, 藏语叫做"龙达". 这些一块块的布上都印满了藏文的经文, 咒语和佛像. 这些五颜六色的经幡其实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 - 蓝色代表天, 白色代表云, 红色代表火, 绿色代表水, 黄色代表土.

Xining - Qinghai lake
藏族的朋友深信他挂的经幡每摆动一下, 就如同他念了一遍经文给神明听. 嘿嘿~ 还挺"方便"的嘛! 早知道就买多几份经幡, 到哪里就挂到哪里, 酱子回到新加坡就福气了啦! 不过也不能说藏族的朋友利用这种"方便"的念经方式懒惰哦! 毕竟大老远的来到这鸟不拉屎的青海湖挂经幡, 就已经诚意十足的喔!

Xining - Qinghai lake
除了经幡, 满地堆起的石头堆也是藏族的朋友祈福的一种方式. 我想可能以前有个人好像我那么健忘, 也忘了带经幡, 就只好随地取材用石头堆, 然后回去后就把这种祈福方式告诉街坊, 就这样传开来了吧! 哈~ 不过我倒记得在韩国的时候也看过韩国人用石头堆来祈福哦!


Xining - Qinghai lake




日月山, 倒淌河和文成公主

要到青海湖就一定要经过倒淌河,翻越海拔3520米的日月山。其实日月山主要是因为文成公主的日月宝镜故事而得名的。南北朝至唐代时,日月山因为山顶砂土赤红,本来叫做赤岭。那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时(公元640年),吐蕃派特使禄东赞到长安献聘礼求联姻,唐太宗就将文成公主相许。为了文成公主的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他们从大唐帝国的京都长安起程,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翻过日月山后,松赞干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而抵达现在的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

话说文成公主来到日月山顶时,不禁想起家来,哭得泪流满面。她又思乡又思亲的,便取出行前皇后送给她的“日月宝镜”。当时皇后曾告诉她,路途中或到吐蕃后,如果想家就拿出来看一看,从镜子里可以看到长安和母亲。文成公主取出了宝镜后,果然从镜子里看到了长安和母亲,使得她更加伤感了,结果不慎失手将“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就这样,“赤岭”就变成了“日月山”了。

Wednesday, May 2, 2007

From Qinghai to Tibet #2

中心广场中郁金香一朵朵

Xining - tulips at Zhongxin Square
来青海之前, 看了行程上写着"在西宁可观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多姿多彩的郁金香花", 就不禁想象自己在一整片郁金香花田中奔跑...几浪漫的感觉啊! 但到了青海之后, 听到导游说"我们今早会到中心广场观看郁金香花", 就有了点"什么跟什么?"的感觉...

Xining - tulips at Zhongxin Square




呃... 一整片的郁金香花田不见了... 眼前看到的是在市中心的一个广场中栽种了几大块的郁金香花丛... 不过还好啦, 至少这些郁金香花还都长得挺美的. 好过没有啦! 就当顺便看看西宁市中心宁静的一面吧!


Xining - tulips at Zhongxin Square

Xining - tulips at Zhongxin Square


Xining - tulips at Zhongxin Square
因为是周末的关系, 中心广场中有不少家庭在聚餐, 也有一些老人家在练气功还是什么的. 突然有一群拿着小提琴的小朋友集合在郁金香花丛前, 在老师的指示下突然间开始弹奏起来! 啊~ 终于有点气氛了!





Xining - tulips at Zhongxin Square





西宁有什么特别?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最高气温34.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8.9摄氏度,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摄氏度,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

在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青海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机遇下,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扩大“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旅游品牌。每年在西宁举办的“郁佥香节”、“青洽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了 “中国夏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Tuesday, May 1, 2007

From Qinghai to Tibet #1

好大一间马步芳公馆 - 馨庐

Xining - Ma Bu Fang House
马步芳公馆 建于1942年,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马步芳在兰州战役失败后就带了他的金银珠宝逃得无影无踪,留下了这个空空的大公馆. 2004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将它建设成青海省民俗博物馆,让游客参观马家的各个房间,还用了一整层楼来做介绍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展厅.反正这么大一间公馆,里面这么多宝贝,不拿来展览,发展一下旅游业,就太浪费了呗!

Xining - Ma Bu Fang House
马步芳公馆 的另一个名字叫做“馨庐”,来自刘禹锡《陋室铭》。“唯吾德馨”中有“德”,“馨”中有“香”,故取其“馨”。再取“南阳诸葛庐”之“庐”,联曰“馨庐”。正院石碑上“馨庐”二字,系由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林森具名而书。

Xining - Ma Bu Fang House
只是这个玉后厅就看得出马步芳捞了多大一笔了... 整个大厅的四面墙都是青海地产的白玉石!不止好看,还冬暖夏凉咧!而且后来再走多几下,还看到了白玉石房间,白玉石床,白玉石火炉!哇噻!想想看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Xining - Ma Bu Fang House
马步芳有个外号叫做"青海王"... 我看了这张由一块木头雕槊出来的"龙椅"后觉得绝对可以相信他当年是"山高皇帝远",想自己在青海当起皇帝来!

Xining - Ma Bu Fang House
当然这张"龙椅"也不是白白地摆在那边的... 游客们可以任拍任坐,传说(不知是哪个有商业头脑的人传的)坐了这张"龙椅"后会增幅添寿哦!当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坐一次拍照要人民币10元!

Xining - Ma Bu Fang House


谁是马步芳?

马步芳家族在青海统治了40年,主脑人物有马麒、马麟、马仲英、马步青、马步芳等。1930年国民政府任命马麒为青海省主席。马麟是马麒的胞弟,力为马麒奔走猎官。国民军东下,马麟应临时主持甘政王祯之请,一度主镇兰州,声势显赫,初任甘肃剿匪总司令,继改任甘肃全省保安司令,后继任青海省政府主席。但马麟大肄贪污军、公、教经费,克扣职工工资。1936年马麟被马步芳所迫,职工反对,被迫交卸省政。马步青曾历任营、团、旅、师、军长等职。后来,马麒叫马步青在兰州接替马麟所任甘肃暂编骑兵第一师师长。1942年马步青移防西宁,军权被马步芳转移。西宁解放前夕,匆匆由河州奔抵西宁,乘飞机逃渝,转赴香港。

马步芳年仅12岁就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少校参谋,后历任营、团、旅、师、军长和集团军总司令,青海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国民党青海省执行委员会第一、第二届主任委员,以及中央监察委员等职。马步芳未受过专门学校教育,只能粗略阅读文电,自尊心强,好大喜功,集权观念极强,独断专行,但恪守伊斯兰教规,按时礼拜。马步芳当权长达18年之久,但在1949年,马步芳在兰州战役失败后飞逃重庆,因擅离职守,受到国民党撤职议处。1950年,马步芳以3000两黄金贿赂蒋介石的亲信,取得了出国护照,飞到埃及开罗做寓公,后来又转去沙地阿拉伯。1957年获得台湾驻沙地大使一职。在1975年,马步芳在沙地阿拉伯病逝。